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,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,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制定并实施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》,为全体思政专业本科生配备导师,构建新型师生关系,提供个性化、精细化的成长指导。
该制度旨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,通过导师言传身教,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、厚植教育情怀、夯实专业基础、激发创新意识,努力成为“政治强、情怀深、思维新、视野广、自律严、人格正”的卓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后备力量及各类思政工作创新型人才。
办法对导师资格与职责作出明确规定。学院精心选聘具有良好师德师风、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、熟悉专业培养规律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,且每位导师每届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2名。导师将重点围绕思想引领、学业导航、科研启蒙、实践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,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提供全过程、全方位指导。
在实施过程中,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师生双向选择机制。目前,师生配对工作已顺利完成,各位导师通过面谈、线上交流、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开展深入互动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“导师制为我们提供了与专业老师近距离沟通的宝贵平台”“在学业规划、专业认知、技能培养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获得了有针对性的指导”“对未来大学生活和个人成长充满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强的信心”。
本科生导师制的全面推行,是学院品牌活动“小马奔腾,良师伴我行”导师下寝座谈会的系统升级与全面深化,将阶段性活动固化为长效育人机制,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人才培养特色、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,标志着学院在构建“三全育人”格局上迈出关键一步,将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。

学生导师、学院副院长陆启越(右2)与所带各年级学生交流合影

学生导师齐素泓教授(左3)与所带各年级学生交流合影

学生导师刘丽萍教授(右3)与所带各年级学生交流合影

学生导师周千猷副教授(左3)与所带各年级学生交流合影

学生导师吴国龙博士(右3)与所带各年级学生交流合影

学生导师、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支仕泽博士(右1)与所带各年级学生交流合影